据美国《军事观察》7月19日报道,中国空军云南芦岭基地正式完成换装歼-20,此前该旅长期装备以歼-10C为代表的常规四代半机型星星配资,如今全面升级为新一代隐身战机,标志着中国空军在南部方向实现了战斗力质的飞跃。
芦岭基地位于云南南部腹地,毗邻中南半岛,是目前公开资料中,最靠近南海的歼-20战斗机常驻基地,也是迄今为止中国部署该型战机的最南端。
这意味着,隐身空中力量已从东部沿海和中部战略枢纽地带,开始扩展到面向南海的关键纵深区域,南部战区的防空压制、远程突防与战略支援能力都将因此获得本质提升,表明隐身作战体系正在从单点部署向战区覆盖全面转型。
歼-20
此次部署的战略重心,首先体现在南海方向的力量投送与局势应对上。
近年来,南海局势持续升温,美菲军事合作日趋紧密。
菲律宾不仅向美军开放了更多军事基地星星配资,而且在巴拉望、卡加延等地持续引入新装备,频繁举行联合军演,并时常故意挑衅中国。
而从云南南部起飞的歼-20,正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南海核心空域,执行高强度的空中压制、电子干扰和情报侦察任务。
与传统战机相比,隐身平台不仅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感知优势,还可承担踹门作战角色,为海军编队、岛礁部队提供高强度空中支援。
在反舰、反潜、防空多任务背景下,这种新部署将有效提升对南海全域的控制能力。
此外,歼-20还可在南部战区整体空中体系中充当预警与压制节点,与地面雷达、远火系统、舰载防空力量组成联动闭环,对来自美菲方向的军事挑衅构成明确战略震慑。
歼-20
在台海方向星星配资,这一部署同样带来战略性影响。
虽然地理距离上芦岭基地与中国台湾岛有一定间隔,但配合空中加油和战区协同作战体系,隐身战斗机完全具备从南部突入台海战区的作战能力。
特别是针对台海南部空域,以及美军可能从吕宋岛介入台海的空中通道,这一方向的部署可形成空中夹击态势,补强解放军在东南侧的战略封控能力。
目前东部战区已常态化部署歼-20,而南部战区则多以歼-10C等传统平台为主,隐身战力较为薄弱。
此次换装之后,南部方向不再是台海应对体系中的“短板”,而成为具有穿透性和灵活性的高价值节点。
一旦冲突爆发,这支力量可配合正面方向的空军与火力系统,对敌实施空中突防、纵深压制、掩护登陆等多种任务,完成战场信息压制与通道控制。
此外,在联合登陆、夺岛与海空联合封控等高强度作战场景中,南部方向具备隐身打击能力也将有效缓解正面空域压力,使台海作战体系具备更强的容错能力和战场节奏控制力。
歼-20
面向西南方向,这一部署更是补齐了中国空军隐身力量的关键一环。
近年来,印度不断加强其东部战区空军部署,在东北部地区建设多个新型空军基地,芦岭基地的歼-20部署,可在战略上实现对印空军中段压制、东段威慑的双重态势。
在战时或局部摩擦中,从该基地起飞的歼-20可对印度一线基地、指挥节点、空中预警体系进行渗透式打击,削弱其战场态势感知与纵深联动能力。
同时,作为战区内的顶级平台,它还能带动周边常规机型构建高低搭配作战体系,形成联合空战梯队。
更重要的是,这种部署也对印度介入南海形成反制。
印方近年来企图以海军为抓手,扩大在孟加拉湾与南海之间的军事存在,与美日澳等域外力量勾连,在东南亚方向制造影响力。
而中国空军在云南南部形成稳定的隐身力量投送能力星星配资,等于在印方的东向通道前设下一道空中屏障。
尚红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