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开始了,菲方不讲武德,趁其不备开着船舰再现南海鳄鱼配资,这次的挑衅力度空前。
中国与东盟九国外长会议上达成历史性共识时,菲律宾代表却面色铁青。
就在会谈结束不到48小时,一艘2300吨的菲律宾海警舰船突然出现在中国黄岩岛领海线内,在中国两艘小型海警艇前方连续三次上演危险横切。
三次死亡横切,菲方南海再挑衅
根据中国官方媒体“玉渊潭天”发布的现场视频,2025年7月15日这天,菲律宾9701船在未获许可的情况下闯入距岛礁12海里水域。该舰以超常规的27节航速直插中国海警巡逻区。中国海警局实时监控系统记录下惊心动魄的90分钟。
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主力舰9701船闯入中国黄岩岛海域后,主动挑起了这场危险挑衅。这艘菲方船舰在高速航行状态下突然转向,以垂直角度交叉切入中国海警21550艇、5009艇的航向前方。
百吨级执法艇与两千吨级巡逻舰的差距无需解释,无论是船舷高度、钢板厚度还是抗撞击能力,都不在同一层级。
菲律宾选择用最大型巡逻舰对抗中国最小执法单元,其中深意不言而喻:一旦发生碰撞,百吨小艇倾覆只是瞬间之事,即便不发生直接接触,大型船舶高速转向掀起的尾浪与涡流,也足以对小型执法艇造成致命威胁。
当双方距离缩减到100米,危险系数已经达到红色警戒。
在明显劣势的客观条件下鳄鱼配资,两艘中方海警船没有退缩回避,而是始终保持在执法位置。
菲律宾《每日问询者报》发的船员亲述提到:启航前收到书面指令,特别标注要向中方展示威力。
这与中方公布的无线电录音形成印证,菲方驾驶员在通话中狂笑,似乎这次的危险动作早就有所准备,并且是有上层的授意,而下指令的人,大概率是马科斯政府。
菲律宾海上的疯狂需要从外交场合寻找根源。就在黄岩岛事件发生前三天,东盟-中国外长会议刚刚闭幕。这场会议形成强烈反差,当王毅外长明确阐释中国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方案时,东盟10国中除菲律宾外的9个国家代表均表示支持。
会场形成的共识清晰可见:各方对即将在2026年落地的“南海行为准则”展现出充分信心,对区域和平机制的建立持积极态度。
王毅外长直接指出“所谓南海仲裁案自始至终就是一场闹剧”时,与会各国代表报以支持的掌声;马来西亚代表更当场表态愿意充当斡旋者,助力推进准则落地。这份由中方提交的20页框架文件,凝聚着区域内国家多年来的智慧结晶。
然而圆桌会议上始终存在一个不太和谐的声音。当会议进入议程时,菲律宾外长马纳罗突然举起写有“2016年仲裁裁决”的卡片要求发言,会场陷入沉默。
外交场合的语言交锋,让菲律宾陷入困境,9:1的力量对比,足以让任何国家重新审视立场,可菲方不仅没有这样做,反而变本加厉的在南海进行挑衅。
外交挫折如何演变为海上冒险?菲律宾的情绪失控有其根源可循,国际讲坛失去的话语权,试图通过海上力量找回;东盟会场遭遇的孤立,期待用巡逻舰的挑衅动作打破。
这种心理转移导致的直接后果鳄鱼配资,便是黄岩岛海域的三次危险横切。
那么,菲方究竟是怎么完成这三次横切的呢?对于如此危险挑衅动作,中方又是如何应对的?
菲方执迷不悟,中方全程记录真实情况
上半年菲律宾海警挑衅行动同比飙升143%,而中国与其它东盟国家的海上互动事件却减少近七成。
菲方频繁的挑衅不看任何情况,这一次也不例外,菲律宾方面或许存在误判,他们认为2300吨对100吨的压倒性优势,必然带来威慑效果。但海警21550艇和5009艇的实际行动证明,主权意志从来不受钢铁吨位限制。
三场横切动作看似声势惊人,最终被中国海警的专业应对化解于无形。
根据视频和记录时间显示,当天12时34分,菲方重达2300吨的钢制巨舰迎着仅有其吨位十分之一的中国21550艇冲去,在距离船头150米处猛然左转,掀起的涌浪导致小艇剧烈横摇。
12时51分,相同战术再度扑向5009艇,此次横切点距离船艏仅110米。当第三次挑衅于13时08分来临时,雷达定位显示两船最近点仅有100米间隙,这尚不及大型油轮的船长。
参照该船原始设计图纸(日本三菱重工2018年制造文件),其船艏特别加装50毫米厚防撞钢板。
更有菲媒消息表示,在此之前,美菲防长曾进行紧急加密通话。美国防部网站发布的通话摘要仅记录“讨论海上安全合作”。但数个小时后,菲律宾海警作战室下达9701船出击指令。
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GDP达134.91万亿美元,菲律宾不及这个数字的零头,仅有4千多亿美元,两国经济总量差距逾数十倍。这种量级差异意味着,任何海上摩擦造成的经济影响都将不成比例地落到菲律宾肩上。
菲律宾选择用2300吨巡逻舰进行海上冒险,暴露的是短视的决策思维。他们选择性忽略了如果碰撞真的发生导致中方执法人员伤亡,由此引发的外交危机将是菲律宾无法承受之重。
即便没发生直接冲突,此类事件必然导致中国执法力量在黄岩岛海域常态升级,更大型的海警船、更密集的巡航频次、更先进的监控设备将全面覆盖争议水域。
东盟外长会议的表态意味深长。王毅外长指出:“个别国家继续扮演域外势力马前卒的角色终将得不偿失”,这句话背后有着坚实的事实支撑。
东盟各国对区域稳定的诉求已形成共识:与其持续纠缠于主权争议,追随域外势力搅动局势,不如通过对话合作获取实际利益。
根据智库“南海战略态势感知”最新报告,2025年上半年美国军舰穿越南海的频次较2024年同期下降37%。曾经高频度的“抵近巡航”转为象征性的存在。这种姿态变化符合基本逻辑,在中国反舰导弹系统完全覆盖南海的今天,过度刺激可能引发不可控后果。
菲律宾的政治选择因此面临双重考验。在区域内,东盟国家普遍倾向于与中国建立合作机制;在区域外,传统支持力量的投入意愿正在降低。菲方继续用海上冒险转移外交失败的做法,终将导致内部的透支。
参考资料:
有关东南亚无核区,菲律宾带的是什么节奏?
2025-07-15 09:11·新民晚报鳄鱼配资
尚红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